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非常經驗 第四話 _人之間之二




        群像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權利做自己為自己發聲,工作上,每個人還是獨立的個體並且各司其職,整個事務所才能維持完整的體質,但是,在跟不同主管合作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一些設計專業之外的人際關係,和一個讓人感覺舒服的人合作起來,你會覺得做起事來有方向,而且知道現在手上做的事情是有用處的,並不是盲目的像個機器一樣的生產就好,你會被持續關心但不是被追進度的感覺,你會在事情告一段落的時候得到一個回應,那怕只是一個帶有感謝的眼神….

相反的,你不得不跟一個相處起來有壓力的人一起工作時,你會在過程中擔心這些投入的時間是否浪費,因為很有可能他路過你旁邊的時候輕易地否決了你的設計卻不告訴你他想要甚麼,你不會希望東做一件西做一件,像個小弟似的處理一些他不想做的雜事,你不會希望看到主管在忙你卻好像幫不上忙的無助….

設計專業固然重要,但在團隊當中與人相處的方式決定了整個過程到結果的心情,在實習的經驗當中快樂的心情通常伴隨著一個好的設計(至少自我感覺良好)





中午一到,大夥就會聚在事務所廚房外的停車棚下吃飯閒聊曬太陽



        鄂爾多斯四合院,這是進入非常建築以來第一個提案設計,在建築師的介紹之下,我認識了一位在事務所工作了一年的伙伴,他非常仔細地告訴我整個設計的過程和目前的處境,時間雖然只有一個禮拜,但她還是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一一為我解釋接下來的合作方式。
其實這個項目早在半年前就設計完成,但是就在即將向業主匯報的前夕,張老師提出新的想法,希望我們在提出原本設計的同時把他的想法做深化發展,,可想而知這個禮拜中幾乎每天加班,就連周末假日都不放過,就為了說服業主接受新的方案




整個過程就像是捕魚灑網,先是看到大方向撒網,然後在慢慢收斂的過程。先是在張老師的想法底下發展出兩個不同的方案,然後張老師選擇其一並且提出想法,這下我們便獲得繼續做下去的KEY,接著發展出類似樹狀圖的模型家族,一一進行比較和調整,過程中我感覺到這個設計的節奏是很舒服的,簡單來說就是我用電腦做形體操作的嘗試,然後反饋給另外一個做平面的人兩相調整配合。


設計過程的Study Model



最後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出我們覺得最貼近概念的方案,進行後製(設計細化、地景和材料的構造方式),其實說穿了這不就是在學校做設計的過程嗎? 但是這次是三個人一起合力完成,接連幾次的合作當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人多不一定好做事,但是好的溝通勝過一個冷漠的互動,人與人的信賴也藉此建立了起來儘管事情繁多,時間也依然不夠用,但整個進度是在被推進的而一想到這股力量之中自己有出上一些力,哪怕只是微不足道心情上也就踏實許多。


加班又加班還加班.... 


後來這個案子也如期的交出,雖然業主還沒有明確回應,但至少也確定會採用新的提案了。經過了這次的經驗,讓我回想起過往的合作經驗,原來那些好的設計的背後都有個互相尊重、聊天談心的過程。













        說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北京雖然快速發展,地鐵上人來人往但之間似乎沒甚麼話好說,比起真實的人類還不如看電子產品螢幕中的影像,透過與虛擬的事物互動來建立對社會的認知,如果在地鐵車廂上看也就還好但是連轉換車站的步行之間都巴著螢幕不放也就太誇張了,如果有機會為北京人設計一套面具,我想應該做一個不用手就可以架起電子產品的安全帽,一方面及時享受資訊、一方面小心迎面而來的行人給你撞個正著。

快速的北京阿,科技的趨勢某種程度展現經濟的能力,但是人與人的距離反而更疏遠更失去真實感,難不成這也是科技程度的衡量標準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