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評後"趕"

黃老師

先謝謝老師,這次的設計和之前的設計比起來時間相對的充裕

這讓我得以思考一些過去來不及想的事情...所以,這些問題應該也可以說是這學期的課外評圖吧!


話不說多,直接重點

回頭檢視自己的設計發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Diagram?????????????"

一開始我提出希望運動與住房能夠以最短距離產生互動而畫出三個演化的Diagram

但是可能是趕圖來不及細想才發現,我在其中評所貼出的第三個Diagram和我做的設計出現了很大的斷差

原本我在做的事,是分兩棟然後用"黑線"串連彼此,但是其中評的Diagram卻出現了顏色的蔓延

這樣的斷差從正面的想法來看,是我忠於我的思考,反過來看,我被自己限制的很深

課評老師(記得是何老師)也說,你的設計可以好像就是在做Diagram上所說的事情(指著我的ISO圖),然後就沒了

我可真的被搞糊塗了,Diagram究竟是甚麼? 她迷人再將想法簡化整理出來與人溝通,但是不是同時也限制了自己的思考?

也可以說,我要如何運用這項"工具"呢?


子文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失敗了又如! 因為如果是跟自己比的話,那就用一生的時間去正吧!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轉貼]如何擺脫拖延的壞習慣?


「你必須學會區分把事情做對以及做對的事情,」《學習管理時間》(Learn to Manage Your Time)的作者露西‧麥可唐諾(Lucy MacDonald)指出。其實沒有必要為了那些細微的不完美而讓自己一事無成。
2.害怕失敗:因為擔心受到批評或責罵、或是被拒絕,所以不願意去做自己不擅長的或是不熟悉的事情。也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傾向於負面思考,總是想到最糟的情況,心裡更加焦慮不安。但問題是,愈晚開始,就愈沒有時間好好做事,失敗的機率更高。
先問你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怕被主管責罵、怕丟臉、怕自己顯得能力很差?你擔心的這些情況過去時常發生嗎?還是每次都是自己的想像?
麥可唐諾提醒,不要想著「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性問題,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即使真正發生了問題,再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先預設一堆問題,限制自己的行動。
3.被迫去做: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這件事是「被迫去做」,心裡自然而然產生反抗的心理。
這與腦部的運作有關,根據美國《策略與商業》(Strategy+Business)雜誌的報導,當人們依照自己的方式或意願解決問題時,大腦會釋放腎上腺素的神經傳導物質,當體內腎上腺素增加,全身會保持在警戒狀態,有行動力、注意力集中,因此通常會有超乎水準的表現。但如果是被要求去做某件事或是被告知該怎麼做,情況則完全相反。

原文出處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設計災難

設計為什麼做不出來?

我想了很多可能

比方說,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如何看自己的設計

我的想法太複雜,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在地紮根的幸福味道_for Farm Burger 田楽



記不記得上次幫窗邊的盆栽換土的回憶

親手,輕輕地將植物從土壤裡帶出,根部還夾雜了幾塊土穰

親近,還可以聞到帶有水份的土味

那種感覺很自然很新鮮

老屋新造,這個詞最近很流行,意即將舊有的房子再裝潢,好歸好但可能太有賣點而有些

氾濫品質參差不齊

好一點的,是讓新的材料和舊有的材料產生對話

糟一點的,也是讓新的材料和舊的材料產生對話,只是它們像是在吵架....

或者是說,總帶有一種換盆不換土的失落感


雖然天氣很炎熱但很高興的是,最近又嗅到這股新鮮的土壤味了

午後三點的田樂




說到田樂的位置,從貫穿台中南北的主要幹道中港路轉進美村路,然後要細心注意

因為它就隱藏在巷弄之中,這個隱藏反而凸顯了它與世隔絕的樸實特質

車子在這裡找不到容身之處,取而代之的是緩慢步行和從身旁騎著腳踏車輕輕飄過的買菜大嬸


田樂的平面配置圖(想像)









田樂的空間原本屬於傳統街屋的形式,但改建為商業空間後,利用原本與鄰房間的距離作為進入室內的過道,但說他只是過道有點太便宜它了,因為就在經過這條壓縮的過道後,視野打開

綠意盎然,彷彿來到世外桃源






很喜歡也很佩服,設計師與田楽的完美配合,因為傳統對街屋的印象已經是空間的不敷使用,但在這裡卻大膽讓出空間,過往的結構在這裡退居畫布的腳色,任由植物在其上揮灑






















打開,不只開了植物的棲所

別忘了安靜無聲的光,樹木曼妙的同時,光為它們的舞姿做了最真實的投影

在這裡占盡最大便宜的我想就是抓準時刻,漫談整個下午的人們吧!





長向剖面圖(想像)

在一樓的吧檯區點完餐後,再度回到室外,視線順著植物的生長方向,在這裡樓梯與它們一搭一唱,就在準備往二樓的座位區的時候,眼睛撇見那面與植物保持一段距離的牆後面影藏著一個小小的空間,昏暗的個性好像要訴說他的私密性,然後旁邊的洗手台透露了它的用途,正是田樂的洗手間










洗手間,原來也可以是一個令人想要探往的一部分
在這裡他不是被獨立(或者說孤立)出來的附加物,他也可以是有自己表情的,也不再只是來沖沖去沖沖的方便所,而是讓人想要駐足停留,甚至拿起相機出來拍照

快門閃動之時,誰曉得這裡只是洗手間











話說到此,也該真正上樓,服務生已經將我們點的餐點捧在手上等著我們入座了呢!


田樂的短向剖面圖(想像)








記憶裡,小時候去外婆家,那支灰暗的樓梯,總是引發許多可怕的聯想而速速通過不做停留。

在這裡,樓梯連結的不只是一樓到二樓,也連結著過往的記憶,好在這一次,有了陽光作伴,讓我有機會好好重新認識街屋中的樓梯

























































說到吃,有咖啡癮的人要小心,因為在這裡喝不到濃郁醒神的Espresso,取而代之的是輕食果醋,沒了咖啡氣味的確是少了點興致,但話說回來,這樣是不是更接近田楽想要提倡的那種更接近自然的味道呢? 
























































我猜,好的咖啡店應該不需要時鐘
因為在這裡時間自然流逝,越慢越快,輕輕地完全任由時間隨意地走


書架上的書也不知道有沒有看進去,反正就覺得想翻
聊天的內容像是飄然的氣霧沒有方向,東聊西扯好不快活
想法也沒閒著,一搭一唱有靈感就別錯過,田樂也提供紙筆,相當貼心

就這樣一路聊完一整個下午,人來人往,身旁的人送走一批又來一對,一段時間還只有兩個人的時候,頓時間才發現其實這裡空間有限,一旦人滿後空間就顯得有些擁擠,想到這裡對於田楽將大概總體空間的一半拿來做景觀用的做法感到佩服
















聽說,咖啡廳是了解一個地方文化的好地方

因為在那裏可以看到那個地方最需要的氣氛,記得之前去澳洲一有空就往咖啡廳裡鑽,探到的是這個城市的生活方式、味道與人之間的距離。期待在台灣的咖啡廳中也發現那些旅行中的外國人,讓他們有機會了解這裡的歷史並且用現代的視角重新詮釋










記憶的延續與更新

隨著家中那盆盆栽日益茁壯,也該是時候為它找一個新家
如果把它送給重要的人,她會擺在哪個位置、甚麼時候澆水....

一番用心的選擇與處裡,然後雙手捧著交付在對方手中
在新的環境裡,繼續生長、展現出自己最美麗的姿態


原來街屋不一定就要頭進頭出,找到機會然後出手,空間感大不同

改建之餘不忘懷舊一番,過往鐵花窗散落在田楽的角落各自玩美










Info 


台中市美村路一段102巷1號

tel 04-23272782

午餐 |漢堡、沙拉、小食        11:30-13:30 (13:00 last order)
午茶 |鬆餅、戚風、小食        13:30-17:30 (16:30 last order)
晚餐 |漢堡、沙拉、小食        17:30-21:30 (20:00 last order)
飲品 |果物飲、蘇打、茶




Iink


田楽官方網站
一同前往田楽的好友Abona所寫的網誌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東海文理大道



陳老師 

昨天上完課感覺自己對基地又多了一些感覺 
在這裡以文字加上一些片面的概念圖與老師分享 
清晨,我漫步在文理大道之中 
曙光從兩旁的樹林縫隙擠身而下,彷彿等待了一整個夜晚的漫長 
也因此有了溫度,還有悅音,甚麼樹吸引甚麼鳥 
在這裡鳥聲比陽光還積極,此起彼落 
再來是人群,這讓我想像起初東海坐落在大肚山上的故事 
因為腹地狹長的關係,加上坐落在山坡地上 
出現了軸線(文理大道),然後兩旁附屬文學院與理學院 
文理大道(自然、五線譜、基調) 
附屬學院(人們需的空間、虛的空間(中庭,將外部的自然(文理大道)延續其中、音符) 
同時,雖然是軸線的基調,但卻不走對稱的配置 
因此產生了音樂性的律動感 
最後回到穿梭其中的,人 
斜面的動線(移動),平台的使用(停留) 
彷彿人就是這樂譜的演奏者 




回到基地周邊,以人類行為的觀點看待活動 
以實心黑點代表移動中的人,以空心白點代表停留的人 
做了一些實驗 






感謝老師耐心的看完,想法很多但還需要整理 
希望能與老師討論 

 
健康 

子文





2011_3_2_路思義藝術中心基地分析與陳老師分享的信件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學士後建築碩士??

早安

這個系列我將這一年來對學士後建築碩士有興趣的朋友所提出的問題做一次大整理,藉由回答他們的問題的同時,呼喚起我對這個領域的熱情,很高興能夠有這樣的互動




我想說也可以參加成大建築系或工設系的設計課,但因為他們本身設計課的主題不同建築系開的是建築設計(一),但工設系開的是基本設計(一),因為作品集的內容很像沒有任何限制,所以我是不是應該參加侷限性較小的工設系基本設計課?


關於你說的工設與建築設計,如果你對工設有興趣當然去旁聽設計課是好的,只是針對作品集來說,他的課程內容是不是有助於表達你這個人的特質,會不會老師們讀完後跟你說其實你比較適合唸工設? 雖然作品集不設限,但其目的是希望妳能呈現你自己,這個部分請務必好好想一


另外我也正在看Francis D.的設計圖學和「建築 : 造型、空間與秩序」不知道您是否覺得
在看會不會太早,還有我對素描幾乎沒什麼底子,雖然說會畫,但畫得非常慢,不知
道你有麼有什麼學素描的途徑?還有設計系的素描要到什麼程度,論壇的大大們都說能
夠表達清楚即可?


form space order 是一本甚麼時候讀都有不同想法的工具書,我覺得既然你對建築有興趣不訪
可以用瞭解的觀點切入,它裡面就像是近代建築的索引,可以透過它讓你看得更廣,是工具書
同時也是導覽書,非常值得一讀
根本上,我比較不喜歡把它定義成"素描"這個技巧,因為這樣會局限自己,其實表現的方式應該有很多種,
會拿起筆來勾勒腦海中的想法只是其中一種,你當然也可用唱的,重點是要怎麼清楚地傳達腦中的想法


建築是用圖面與人溝通所以前提是你要試著畫出腦裡正在想的事物,這是腦到手的傳達。再來才是回到手的訓練,這時建議你可以從樹葉下手,一開始可以先畫葉片的輪廓,再來是葉脈和陰影,最後是整個樹群,這個部分可以掌握個體元素和群體元素之間的關係,可以試試看




再來就是關於畫畫方面,一定也是要學會上色才行,那上色的畫要用哪一種方式來練習?用水彩、色鉛筆、麥克筆嗎?


表現法就像我上面說的都可以嘗試,然後選擇喜歡的下手。
例如我喜歡鉛筆的質感搭配淡彩的效果,還有粗細針筆交錯的效果...等等



重點是重點是,你喜歡用甚麼角度學習建築
其實我的走法不一定適合你,因為這不是過去我們學習的方式
沒有補習班會教怎麼考上學士後,沒有方法,所以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入,才能感動自己,別人才有機會被感動



還有請問一下!東海設計學院是出了名的好的!你這一年讀下來,你覺得我要去考試的話甚
至有幸去讀的話,應該要具備這樣的特質或是能力? 東海建築聽說比較偏向設計方面,
是不是這樣呢?當初你考各校的時候,有特別拿考古題準備嗎?如東海的話,就可能試著
去畫過做過以前考過的題目?


東海具有得天獨厚的美麗校園,在生活當中學習建築,從國外回來任教的設計老師也都相當用心。
說到特質,我覺得應該是就算被老師罵到哭出來還是要勇敢再站起來的特殊超能力吧....(哈)

其他學校各有重視的地方,就東海這一年的教育下來,我覺得它們很重視思考、邏輯的推演和
概念的發展,關於這點建議你可以多參加各校的評圖你就會有所了解的



考古題可以看,但是不要被限制
因為其實每年的題目都不一樣,但其實要考的都很明顯
就是你的想法,所以其實你可以玩玩看,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做的不"像"建築而感到失望

東海大學99學年度建築學系乙組考的方式?


如何準備面試?


面試前的自言自語...




另外,有關作品集的問題,我也是毫無頭緒ˊˋ 像是作品集的紙張大小、頁數、使用中或
英文等等,裡面呈現的一切都自己決定嗎?除了交大需要繳交作品集,實踐大學要嗎?
(網路比較少實踐學士後建築的資訊)?交大面試的時候需不需要帶作品去呢?還有當初
你是怎麼決定每一個作品的主題的呢?


老話一句,作品集很重要。
但不要被這句話嚇到,說穿了他就是一個過程,藉由準備作品集反思自己,適不適合走這條路
因為就像我上面說的,要訓練如何表達自己,作品集就是很好的練習
他並沒有任何限制(包括大小、頁數),只有一個隱藏條件,這個是上面不會寫的,就是"用作品集告訴我們,你就是這塊料"


這點可以多看看不同領域的作品集,看看他們如何表現"自己"

張基義老師於建築人上整理的各國學生作品集


學士後建築組和普通碩士來說,因為普通碩士已經有建築的底子,所以畢業之後差兩邊
的競爭力會不會有差?還是因為多讀他們1年半,所以也會在後幾年上他們的課程,學士
後建築需不需要和碩士一樣要寫論文呢?


說真的,要跟那些唸完建築在念建築研究所的人比,我們的專業是遠遠不及的,甚至跟那些年了五年的大學部比都不如。但是建築之路又何止這短短三年半,只能說如果你真的想走這行
就要有要學習一輩子的心理準備


我覺得從小到大這樣一路讀下來,幾乎就是死讀書,國中為了高中讀,高中為大學讀,大學志願就差點上建築,這三年學的東西都也不是真正有興趣的,但有工管的底子相信多少還是有幫助,但這次決定要往建築這條路走,又是個全新的開始,其實也讓爸媽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希望能為自己真正想做的拼一次!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建議你可以與他們多分享你在這一路上所學所看到的事物,帶他們了解你真的很喜歡很享受這個過程


到後來你會發現這個過程其實不只是在說服家人,你同時也在說服自己


旁聽,要注意甚麼事情呢?


個人覺得旁聽是一個有效率的選擇

最近翻到一本書,書中提到想要進步需要靠刻意練習來達成,裡面提到幾個刻意練習的要領,提出有效的練習必須有專人執導,否則為什麼那些技藝高超的選手還須要有教練執導,原因就是教練可以看到選手本身沒注意到的盲點,然後給予指正。

不好意思,題外話說多了,之前有過些許的旁聽經驗在這裡和你分享

旁聽是一個有效率的選擇,但不是安心良藥

有個老師曾告訴我,他說他歡迎旁聽,但不歡迎旁聽

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只是坐旁邊聽,那只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所以,拿出想學習的態度,然後動手做(就算老師沒有要求)如此一來,你就有創造了可以和老師互動的機會,同學之間也會受你的熱情而影響的。如此良性的互動,相信只要在不影響其他學生授課的權益下,都是可以被接受的。當然事先和老師打聲招呼也是必要的禮節喔







相關的連結
張基義老師_十點建議必要的準備工作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危險!置身事外。想像,置身其中

早安

最近讀了一本書裡面提到人的學習有分三個區域最內圈的是舒適區、在外圈是學習區最外圈則是恐慌區,而想要進步的則要再學習區才有效。這意味著,在自己容易應付或習以為常的練習當中是不會進步的,換句話說就是,嘗試不同的思考,刺激自己有新的想法,或許這就是進步的一線曙光

然後,透過陳老師的信件回來看之前STUDY的紐約HIGH LINE PARK的圖,我發現實際進入建築一年後的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有了很不一樣的變化,我開始以第三人稱(設計者、使用者、第三人稱則是旁觀者)去閱讀案子,也就是說我既不置身其中也不太會去思考設計著原本在想甚麼,單純從結果來解讀




結果論的結果,是阻礙了學習的機會

剛提到的舒適區,其實就是在一個既有的了解之下對事情去下判斷,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已經存在的現象,然後因為它的存在,危險的事,你竟然也相信接受這項事實了,學習到此結束....沒甚麼好談了

請試著,想像,置身其中


回過頭來,我沒看到甚麼
由於HIGH LINE的表現法,第一時間吸引了我的注意,下一個想法就是想去研究它試圖說甚麼、怎麼說,然後我要怎麼用在自己的設計上面,這個地方基本上應該沒錯,但是有一個很大的盲點,也就是開頭提到的錯過了設計者本身的思考,因為著眼的地方是後段的結果而那些部分或許還不是出自建築師之手...

然後,我要看甚麼
仔細回想一下這一路走來自己看建築的觀點,似乎太巨人化(像是在玩樂高)了,少有置身其中的現場感,如此才會有以某個建築師的作品或思考模式來發想設計的危險行為

因為你置身事外

你忘了要創造人使用的空間,他們要在裡面談戀愛、買消夜、巧遇甚至謀殺,原來,這不是就是生活嗎?設計的過程,我們參考案例同時利用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但是這還不夠阿,因為如果就現有的知識就想要去解題,那麼在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師眼裡只不過是一件西裝穿在嬰兒身上,說真的自己也得不到甚麼好處,學習到的只有對某個案子或建築師的些許了解,所以之前我在懷疑自己到底是喜歡建築還是喜歡創作,對我來說這是很關鍵的問題。
因為它帶我走向建築,卻同時限制了我,如果想要進步就必須離開熟悉的舒適區,試著走向未知的學習區,也就是回到每個空間設計師的原點,生活是甚麼?

梵谷曾說:相較於藝術,我更重視生活




在華麗的建築世界中,我又再一次迷失了自己...又再一次看到自己

期許自己要加油、要勇敢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PEOPLE : Greg Betza



Greg Betza
Keyword : 影像處理、手繪質感、動態構圖



早安,最近很不認真...明明手邊有一堆等待被閱讀的資料,像是針對地景的STUDY。
當看到紐約曼哈頓既有鐵道再利用的HIGH LINE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這幾張厲害的手繪風景





現在數位當道的時代裡,有的時候真的很難分辨圖片本身的虛實,建築設計團隊利用電腦製圖,將概念試圖做最真實的傳達,目的不外乎是讓人感受到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感受。
以下為HIGH LINE PARK的設計團隊在為業主做簡報的模擬圖。




是不是很難分辨呢? 但是,這裡無意要強調是否看的出來真假。而是靠想像所呈現的張力,從Greg Betza的手繪稿來看,他雖然無法用來傳達真實性,但他的卻生動地傳達了現場的氣氛,以及從那種歪歪扭扭的透視構圖來看,彷彿為一般的風景加入了情緒。


"It has a really interesting vibe and a totally different feeling from anywhere else I’ve been in NYC."

Greg Betza在他的部落格中表達了對這個紐約空中公園的看法,語氣中感受到他那顆充滿好奇的心,以及用身體將所想的表達出來的渴望。



部落格中他不斷透過眼睛來觀察世界,透過腦海裡想像與轉化,最後交給手來傳達出來。
以下就是針對他的部落格做分享,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生活速寫以及商業作品



生活速寫


Commuters


這個系列是Greg Betza在紐約通勤時所作的速寫同時也是他最喜歡的系列之一,透過對人的觀察來企圖表達人物的心情,雖然只是草草勾勒出人物的輪廓,但可以有此看出Greg Betza對畫作的熱情來自對人的觀察。






"People are my favorite subject to draw and I really enjoyed 
working on this series"









CELSIUS AT BRYANT PARK


就算在冬天回家的路上Greg Betza也不忘拿起筆來,為不同於他過去記憶中的Bryant park做了速寫,從中可以感受到溜冰場上的熱絡氣氛以及旁邊的餐廳戶外休息的人潮,雖然冬冷,但透過Greg Betza手感的筆觸加上畫中的人物生動活潑,反而覺得溫暖。


Greece
在美國紐澤西長大的Greg Betza的異鄉之旅








" I’ll never forget the trip for many reasons, but the most memorable for me was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family in another part of the world. Being welcomed into a distant relative’s home, eating their food and being witness to their lifestyle was incredible and unlike anything I had experienced before"










商業作品


"I believe in a simple philosophy, to illustrate is to illuminate…and that is what I do. And I do it not with a style in mind, but with communication and aesthetics as my focus. I believe in solving my clients’ problems, not only MY way, but in the APPROPRIATE way"


MICROSOFT POWERPOINT DESIGN GALLERY



由知名軟體公司微軟所邀請的設計案,希望藉由藝術家的介入為POWERPOINT帶來新的創意,一共有六位設計師共同參與。





STUDIO 1482 JAPAN RELIEF FUNDRAISER



這個系列由藝術創作團體STUDIO 1482所發起為日本賑災做祈禱的圖像設計,Greg Betza選擇用象徵日本精神的櫻花做主題,同時也希望將自然的稍縱即逝和重生的精神傳達給日本人,而在美國華盛頓也有國際櫻花節作為與日本友好的象徵。










DESTINATION WEDDINGS & HONEYMOONS








Other work



Greg Betza






從閱讀Greg Betza的部落格當中,可以感受到她對繪畫的熱情,然後她選擇相信所愛,用繪畫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她的確為許多公司設計了獨特的視覺呈現,而這種獨特感來自哪裡呢?

手繪的質感,這個是無法被取代的個人特質啊,現在大多數的畫作利用電腦來完成作業,因為其便於修改和可以創作出一些過去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就這樣我們習慣了用滑鼠來創作,而電腦就是畫板,只是這個畫板你用看得就好不用去碰觸她,神奇的是畫作就這麼產生了,然後以檔案的形式飛到世界的另一端,問題就解決了!

的確是很方便,而且我們也習慣這種作業方式。

這裡Greg Betza反其道而行,她將每日通勤的人們速寫至他的紙上,在草草勾勒的線條後面,埋藏著那個人的故事,顯然那些人日復一日的通勤,在這個短暫的瞬間,Greg Betza將他們定格,為他們記錄生活,其實話說回來他是在寫自己的日記
由於對人物生活描寫的喜愛,Greg Betza的作品中總是少不了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再加上對生活的想像與期待,所以畫面總是生動活潑充滿動態。

我喜歡Greg Betza對畫作、對人、對生活的熱情,那是他的靈感來源,然後他用最誠實的手法來表現他的思考。也喜歡他用電腦的態度,不會因為手繪而排斥使用電腦,而是將電腦融合手繪做新的嘗試,時時保持熱情,時時保持好奇,這就是Greg Betza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