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Work in Art : Eames House

晚安!

        很高興在做畢業設計的這一年能上道曾成德老師的課,老師為我們精彩的解析了案例以及背後的故事,課堂中我選擇了Eames House作為我的Study的對象,話說在進入建築之前就深深被他所設計的家具吸引,正合理認為他是一位當代的工業設計師的時候.... 


1.從家具看建築

原來,在工業設計界負有盛名的Charls Eames是道道地地的建築人!? 闔上資料張大嘴吧吃驚之餘,心中開始回想起那些吸引我的Eames系列家具;舒適的躺椅Eames lounge Chair、座椅LCW/LCM以及The Eames Storage unit系列家具….然後,好像有甚麼事情被連起來了!以材料來說,現在的技術來看複合層板(plywood)可以產生彎曲的效果已經不足為期,但在當時Eames可是大膽地運用了這樣的工法來設計家具,以木頭這種自然材料再加工形成符合人體身形的有機曲線,當木頭溫暖接觸了身體的同時Eames選擇了用鋼骨表現支撐的力量,我認為在兩者看似衝突的對立下卻說明了Eames對於人與自然的看法。

被設計的物件,中介於生活與使用者之間,而好的物件則讓我們對生活有更舒適更好的詮釋



The Eames Storage unit (1949)

LCW/LCM (1946)

Eames lounge chair (1956)



2.背景

建立起這樣的認知後,再回來看待Charls Eames的背景時就不會那麼吃驚了。Eames在進入建築學院前就已經接觸攝影和電影,甚至在鋼鐵工廠打工過,興趣廣泛的他在進入建築後也沒閒著,念了兩年半便休學與同好合開事務所,之後再回到學校完成學業,這一回來就贏得競圖(St.Mary’s Catholic Church in Helena Arkansas)的首獎,不難想像當時哥德式建築有機且理性的線條深深地影響著Eames。在他傳奇的一生當中不可不提的兩位貴人,分別是建築師Eliel SaarinenArt and Architecture雜誌的編輯好友John Entenza,前者供給建築技術上的養分,後者則是提供舞台讓Eames發表對於新時代的建築的看法,時勢造英雄,當時世界在二戰的陰影下急於改變,而Eames也提出許多想法,諸如,如何量產?甚麼才是新的生活型態?...終於,在Art and Architecture雜誌的號召下,Eames得以實踐他對於人類居住新型態的想法。



Arts & Architecture September 1946  History of Eames Furniture 


3.活生生的鐵皮屋

從日常所見的家具來看,可以感受到Eames在處裡家具的態度也運用在處裡空間上(或者反之)。以機能來說,由Hermanmiller1949所生產的The Eames Storage系列家具可以看出確認鋼骨系統()與內容物(器官)可以彈性搭配的關係,巧妙的是,這個時間點正是Eames House完成的時間。這個位在加州的兩個並列的小盒子以鋼骨模矩的排列來組成空間,打從一開始Eames就希望這個房子能夠隨者使用著習慣做調整,大至空間配置,小到開窗的方式都可以自由更替。另一方面The Eames Storage則是將內部的櫃子和抽屜(器官)和支撐的骨架的尺寸決定好後,使用者也可以隨著不同的空間和需求自由的調整。整理以上觀點來看,或許將兩種尺度的器具拿來做對應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了解

Eames的住宅以內向的思維在處理人對自身生活的自主(滑動的隔間)和人對外在自然的關係(窗景、公共與私密),而EamesThe Eames Storage則是以外在的環境來決定使用家具的態度(辦公室、臥室),兩個不同的觀點可以發現一件相同的事情,那就是Eames對於所設計的物件都希望以作為生活的背景般的存在。







4.將住宅作為生活的背景

生活在Eames House中的五年光陰,Eames拿起相機記錄著生活所見,影片中少有針對空間的描述反而空間成了構圖中的背景,襯托著生活所留下的痕跡與外界自然的變化,就這樣,生活裝入建築的容器之中。
從外部來看,Eames House主要分為兩棟一為起居室另一則是工作室,中間用相同面寬的中庭做中介,如果從工作室的入口往南看視線可以穿過中庭與起居室直達太平洋,可以想像當工作到一個段落的Eames從工作室經過中庭心情獲得轉換,在廚房洗好手泡杯咖啡後來到起居間坐在沙發上透過挑高的空間欣賞著夕陽下閃閃發光的海面。其實這個房子還有另外一條平行於剛剛所描述的動線,也就是夾在棕梠樹與房子之間的外部動線,相對於內部剛直的支撐衍架在外部則是靠著排列有機線條的植物做空間上的定義,隨著時間流逝植物茂密的綠葉形成了Eames House的第二層皮膚,同時在視線上保護著隱私。

5.從Eames的視界來了解CSH#8Eames

對攝影與電影相當著迷的Eames在設計了這棟可以隨著使用者變更牆面開口方式的房子,以透明度來區分有不透明的板、半透明霧玻璃、透明玻璃還有雖著微風起舞的窗簾,這些都可以自由更替,也就是說如何選擇哪裡開窗以及如何看都代表了Eames的看法,我認為或許這是一個了解Eames對於人與自然的方法。
最後以”Working Art”這句Eames對於The Eames Storage的形容來做收尾,雖然CSH#8的立面不免讓人想起蒙德里安的藝術創作(圖案)但對CSH#8來說,那些立面上的表現皆來自內部生活的一種立體表情。以產量來看Eames可說是相當熱衷於工作的設計師,這樣的工作密度與生活的品質看似脫開,我想唯有將工作視為一種生活的藝術,以及用工作(所設計的物件)來理解這個世界才能達到的境界,Work in Art!









圖片截圖於 "House After Five Years of Living / Charls Eames"







/參考資料 :

BOOK  (書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份)

l   Charles and Ray Eames / Charles and Ray Eames   James Steele   PHAIDON  1994

l   The ICONIC houses – Architecture masterworks since 1900   Thames & Hudson   2002
Page:120-125

l   Houses of the Century  Anatxu Zabalbe   Gingko Press  1998
Page:108-113

l   住宅巡禮中村好文  天下文化  2013
Page:25-29

Website

Eames Foundation

Wikipedia

Timeline of Eames house

ArchiDaily

Video  (影片名稱/作者/年份)
House After Five Years of Living   Charls Eames  1955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讀癮/獻給炒高麗菜

連假的第一天,從台中回來台北的背包中因書有點帶太多了而顯得肩膀酸痛,索性就找個地方來吧它們消化一下吧!

這本炒高麗菜是我今年定下的料理相關讀物中理所當然的一員,繼<深夜食堂>之後就對日本人用料理傳達情感的攻力大感佩服,果然這部作品也沒有讓我失望。很快的飲料還來不急喝完書已經畫上句點,闔上書後,有種吃了一頓樸實卻溫暖的料理,可以感受到做這道菜的人的用心,同時帶有成熟不拘泥的幽默感。料理的份量也剛好,不是那種一不小心就吃太多而失去本來味道的量,反而讓人覺得吃完還有點失落回甘。

話說,讀之前不知道作者是誰,沒有太多預設立場,在過程中越看越覺的這麼細膩的情感描述作者應該是個女生才對,可是怎麼叫做井上荒野呢,這聽起來就像是男生的名字啊!說來失禮,果然作者是位女性,這是她在台灣的上市第一本書,在這之前她已經是位相當知名的作家了,期待再看到她的作品,一定會的!

我吃飽了,謝謝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