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讀癮 // 幸福建築




"設計建築,就是強迫自己拋棄一切自以為早已知道的事情,把我們本能反應背後的機制耐心拆解開來,承認關電燈或者打開水龍頭這類日常舉動其實具有神秘難解的複雜性"


Alain de Botton

p.286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轉貼] Google最重要的女人:忠於自己的工程師──麥克菲索

她無意向全世界證明她有資格擔任這樣的角色……因為她已知道,自己值得

原文出處 : Google最重要的女人:忠於自己的工程師──麥克菲索 from WIRED

Google最重要的女人:忠於自己的工程師──麥克菲索

By CADE METZ   | 22 七月 2013
麥克菲索(Melody Meckfessel)與4歲女兒合影

曾經,麥克菲索(Melody Meckfessel)衣櫃裡有兩種服裝,一種是穿去Google上班用的,多半都是連帽T恤、T恤和牛仔褲;另外一種是富有女人味的上衣、裙子和洋裝,也是她下班後的面貌。
「我20歲出頭時在多家新創公司待過,接著進入到了幾家較大的軟體公司,最後進入Google直到現在。」麥克菲索說道,「這些年,大多時間我是辦公室唯一的女性,處在一群男人之中,後來很多方面也都習慣了。」
忠於自己
不知何時,她丟棄這樣的區別並開始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去上班。麥克菲索有些不願討論這個問題,只說她很清楚要做這樣的改變。不是為了證明什麼,麥克菲索只是遵循本心,「我只是想每一刻都忠於自己,但那也意味著我在工作的改變將多於私生活……這不只是穿什麼去上班的問題,我希望把我整套價值觀帶到辦公室。」
美國職場性別比例失衡情況以科技界最嚴重,這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告,國內軟體開發人員只有約20%是女性,而另一份研究指出,受電腦工程教育的女性人數正在下滑。有時種差距情況帶來的影響可大可小,而也因為多數電腦工程師皆為男性,女性就失去定義科技界文化的機會。
改變Google
情況可以有所改變,麥克菲索與其他的工程師不同。Google每位工程師使用的編程工具都是由麥克菲索負責的團隊來修正管理,該團隊可以說是Google電腦工程的核心,她說:「如果這些系統停擺,Google也會停擺」。
女性在Google仍屬少數,但其努力彌補性別差距的作法是業界少見,已經離開現為雅虎執行長的梅爾(Marisa Mayer)、廣告部副總沃西基(Susan Wojcicki)都是例子,至少麥克菲索是這麼說的。
她說:「Google珍視多樣性,是能夠自由表達的企業……這也是它能創新的原因之一。」麥克菲索負責的這些開發工具不對外開放,因為Google政策如此,將這些工具視為企業機密。
根據協助打造這些工具的工程師卡魯斯(Chandler Carruth),這些工具在企業內用了好幾年,直到麥克菲索接手後才開始出現改變。
卡魯斯說,她讓Google的開發工具具有「產品觀點」,強調雖然這些工具只在內部使用,但還是要視為發布出去的產品,把它們當作是工程師要用的「產品」,工具間要整合、外觀要好看,這些都是以前沒人注意的。
她的才華之一就是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卡魯斯接著說:「她來之前,我們的團隊沒有重點。但她和我們都不認識,基於人類本能大家對她的戒心都很重,不過她不在意大家把她看成局外人,反而凝聚了整個團隊。」
另外一面
麥克菲索還有另外一面,同樣打破人們對工程師的既有印象,她是個單親媽媽也是業餘的釀酒師;她忠於自我,不被任何身分牽著鼻子走。女性同事兼好友史塔德(Kelly Studer)說:「她無意向全世界證明她有資格擔任這樣的角色……因為她已知道,自己值得。」
因為工作時間長,麥克菲索在家的時間儘量都留給女兒。

麥克菲索同時也是一名釀酒師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活在夢想裡

人生的路上時而迷失時而找到方向,然後又再度迷失....




原本應該忙碌的一周,我卻都在玩樂....先是參加小朋友的工作營,再來是和家人去日月潭度過兩天的時光,心想,不是說好要當作放鬆嗎? 可是心裡多少有些事情掛著...

那就是正在進行的畢業設計,這個Project目前正處在從甜蜜的概念進入現實的設計階段,不知道為什麼做起來就是有些不快樂

為什麼不快樂呢? 這不是你最喜歡的"建築"嗎?

是的,我想我可能迷失了方向,把眼光放在錯誤的地方以至於太過僵硬

是嗎? 是不是有些事情該退一步來思考看看,問題是出在建築設計,還是你對建築的看法?




兩天一夜的旅行尾聲,從日月潭載著家人來到台中,眼看著心理的依靠就要回去加上前晚露營沒睡好的他們,心裡多少擔心,期待停下來喝一杯咖啡休息一下再開車回台北,當然我自私的想法是希望他們能多陪我一下。但是,冷酷的時間打斷了這樣的想法,終究還是得放我一個人在台中然後他們趕快回家免得塞車。

不想目送他們離開的我,趕緊關上車門後轉身離開。不直接回家的話,就去那家遠本想去的咖啡店,看來腳步很知道我在想甚麼!


走進咖啡店,人比想像中的少正合我意簡單的點完飲料後往書架走去,要看甚麼書好呢? 翻了翻平常愛翻的雜誌又放回去,想法忽然轉變,今天想要在這裡看完一本書,於是抽起一本書沒太多想就回到位子上嗑起書來

這本書叫做 [生命咖啡館] the why are you here cafe

書中描寫一位工作事業有成的人,每天卻過著相同的日子而感到無力,向公司請了一個禮拜的假打算來個[重新充電],旅途開始就事與願違公路狀況導致原本的計畫被打亂,誤打誤撞來到了這間the why you are here cafe。一頓餐、一些朋友、幾段對話,顛覆了這位被社會定義為成功的人的想法。作者以接近迷幻的手法架構著整個故事,但是那些過去常常被嫌是八骨的"大道理"就這樣自然地流入故事中、流入我的心中....然後有些事情產生連結,改變。



過去我一直相信所謂的成功有一個實踐方程式 : 夢想 > 目標 > 計畫 > 執行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有個夢想的時候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讓他得以實現。這個想法並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在考大學那年無意間聽到的一段演講,這一相信就是八年的光陰,也可以說一直支持我走到今天。

但是今天以前的我累了....累在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總是希望達成一個目標後更接近夢想一點,期盼這樣能夠帶來一點成就感然後繼續往前進,當目標沒達成的時候就用一些附加的手段來安慰自己,比方說送自己一個小禮物藉由物質來試圖滿足自己,下場就是錢花光了,然後打算再去賺更多的錢來填補自己空缺的心靈,漸漸的目標就變成了簡單的兩個字"賺錢",夢想也就越來越遠了。

看完這本書後,我打算為自己打造一個新的方程式 : 夢想 = 執行(目標+計畫)

(注意 : 這不是那種政治正確的成功方程式,至少對我來說)

首先是釐清自己存在的目的,那麼接下來在做的事情就會和這個(存在的目的)息息相關,然後開始會有目標、計畫,有了存在的目的之後"執行"就成了夢想的本身,也就是活在夢想裡。

不管需要多久、不管會不會很累、不管會不會成功,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已經活在夢想裡了,只要清楚自己存在的目的每天都是夢想。


人生的路上時而迷失時而找到方向,然後又再度迷失....

直到明白為什麼而來的目的後,全世界都會開始幫你實踐你的"夢想"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