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像記 // 2013_6_17~6_28

         2013年夏天,沒意外的話應該是學生生涯當中的最後一個暑假,原本充實的B組學程每個暑假都會有課程安排,唯獨這個暑假沒有,但也因為要準備畢業設計的關係人也都待在學校,但心情上反而可以享受做設計的過程,手機也開始記錄生活,這裡我用影像寫日記


國小搶先放暑假,一家四口來東海男餐吃晚餐




新工作室完成! 採光好到太超過了

做事到一半,有朋來相伴


買材料買到壽司店... 

才整理好的桌面,馬上就被模型的製作搞得一團亂



想法不停地冒出來,進擊的巨人!?

傳說中的豐原臭豆腐,終於吃到了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罐頭閱讀 // 慢功夫》「一萬個小時」定律:邁向成功

 慢功夫》「一萬個小時」定律:邁向成功


"塞尚一直到了三十幾歲,都還在摸索自己要畫什麼。他反覆嘗試,一再從錯誤中學習,找到最想要表達的創意。"

"正因為費瑪定理的證明是這麼困難而複雜,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要花上一萬個小時,不斷地實驗與犯錯。現代世界也是這樣,許多我們原本束手無策的問題,其實只要給人實驗、犯錯的機會,都有可能找出解答。"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學士後"這三年

早安!!
      
         三年前的今天,我想用每天早上起床的心情記錄我的生活而成立了這個部落格,到了今天還能充滿活力的說"早安",真是一件值得感謝的事情...

第一篇早安文 : Good Morning ! ARCH !

兩個三年,一個建築夢

        當初會有這個部落格是想記錄我在建築的所見所想,意思就是我也在學士後建築碩士中走過了三個年頭,從連什麼是學士後建築碩士都不知道到現已經在做畢業設計的階段了!

       時間再往前推三年,我決定走建築這條路,只是不得其門而入跌撞了一身傷才進來,不希望別人這麼辛苦所以將一些之前準備的過程把它利用這個部落格跟大家分享,目前來看這些文章也是最多人瀏覽的(下行連結),我想應該是也有許多人對建築(學士後建築碩士)一邊騷著頭一邊看著那些美好的建築空間照片想像,卻不得其門而入而煩惱吧


學士後建築碩士??


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還沒進來之前,每個聽到我要念建築的人都說"念建築很辛苦喔",我心想,早就知道了又不是沒有去系館看過他們做事,而且只要有熱情應該沒有問題吧!?

        實際走了一趟後才知道,那種累,絕對不只是身體上的累,身體的累可以用睡眠來補回來、靠運動來排解,但心裡一旦累了以後就會進入很長一段零的領域階段(閃電霹靂車),需要時間自我調整才走得出來。我自己就在研一下進入了這樣的狀態,那時候設計不是做不出來,而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做,忽然之間好像建築變成很薄弱的形式,跟人完全脫離關係也不知道為誰而做,好像某種靈魂被抽走,留下的是充滿空氣的軀殼。

        除了設計之外,許多與人之間的互動我也是在這個時期學習到的,設計是自己的所以只要面對自己就好(很難),有的時候還必須和身邊的人協調一來一往之間常常因為溝通不良而造成誤會,由於以前的經驗裡面少有這種跟人一起共事的關係,所以第一次面對這種狀況,心情很是沮喪


那些原本不打算發表出來的哀傷文...
評後"趕"
設計災難
熱情不再



        建築設計的課程和過去的學習(之前念的是機械工程)有個很大的不同點是,最後你做出來的東西必須接受大家的評圖,沒有標準答案大家各說各話。辛苦花了時間把自己畫的圖貼出來的那一瞬間,會有一種期待跟大家分享的心情(也是有挫賽的時候... ),但一開始往往接受評圖時,老師提出的想法簡直東扯西遠,難免的狀況是批評必須面對、問題必須回答、想法必須說清楚...搞得我頭都昏了,我拿有時間應付這麼多人的意見阿!!

的確是,不同於之前所學的,設計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所以如果要達成每個人的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怎麼在老師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找到連結,是我認為設計有趣的地方,有的時候能是說得不夠清楚而造成對方誤會,這時候聽一下對方的看法,用別人的觀點回來檢視一下自己的想法,會發現原來不是想法不好而是自己沒說清楚,或者,想法根本就有問題... 設計的學習的過程之一,就是在反覆自我對答的過程,不清楚自己的位址在那裡很容易被人家拖著走,最後設計做的四不像自己也無法提出想法,那是最痛苦的結果了




        轉眼間,畢業設計也做了一半了,也就是說三年半的學程剩下半年,前幾天和指導老師討論完有個感覺是,其實這幾年自己改變了不少,說不上是好是壞,但不是頭髮長了或皺紋出來了的那種感覺,而是體質上的轉變。

好在心理還是喜歡建築的,也認為這條路可以一直走下去

抱持著這樣的信念開始,也靠著這樣的信念面對困難。隨著學習的過程之中越來越看清楚建築的面貌時,難免會有落差上的失望,建築其實要做的事情很多,背負的責任也不比別人輕,往往爭得的錢也僅供餬口,即便這樣還要做嗎??

現在問我,你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嗎? 還是回答"我要"
原因是,對我來說走在路上或跟朋友聊天不小心就會想到空間如何讓生活更好,可以解決甚麼問題,不是說建築萬能而是他能做甚麼,或許有的時候是,這裡不要有"建築"更好...諸如此類的想像讓我覺得很充實,保持在一種有東西可以做的狀態,然後找機會去實踐哪些想法

或許是個很天真的想法,但對我來說,這只是開始,建築之路上還有好多個三年要走,期待下個三年還保有這樣的心情




對有志往這條路發展的建築愛好者,也謝謝你們注意到這個部落格,也希望你們能在這趟旅程中有所收穫,帶走屬於自己的寶物~!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讀癮 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

讀癮 //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

原文作者:Matteo Pericoli
譯者:廖婉如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21日




有人說窗是建築的眼睛、窗框、布簾、形式,是他的眼角、睫毛、輪廓。人類除了透過鏡子否則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就如同站在外部透過窗戶我們想像這個人的生活風格,另一方面住在裡面的人則是透過窗戶來觀看這個世界。
透過在一面牆上開口,造就了兩個世界觀和許多幻想。書中找了在各領域傑出的好手,透過作者的手繪帶領我們進入他們的眼睛體驗他們的生活,其實那是好聽的說法,我小聲說的看法是,透過一扇窗來理解主人和他的領域之間的關係,說穿了其實是滿足一種另類的偷窺


書籍連結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