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非常經驗 第一話_從材料下手

香港機場

機艙中少數的西方人,眼神東張西望感覺有點不安,可能是因為在這裡他們是觀光客 


        2012年對我來說是個很國際的一年,年初南飛澳洲雪梨等地旅行,六月得知北京張永和的非常建築事務所接受了我的申請,這意味著今年將體驗兩種文化下的衝擊,一個是西方、另一個是東方,這樣的區分是不是已經落伍?還是在國際化的掃蕩之下這兩著之前已經沒有差別?

文化差異是必然的撞擊,來到北京的第一天竟然感覺到這裡比澳洲更不親切,我不懂為什麼這裡許多人可以穿著名牌手錶,然後下一刻是隨地吐痰,也不懂為什麼路上這麼多名貴汽車中最實用的功能可能是喇叭? 以及超車用的即刻加速扭力?或是將車停在人行道與車道之間的特異能力?


北京三環上的名車


走在街頭常常可以看到許多現代的物件拼貼在還不那麼文明的人事物上,衝突中帶有快速的不安,好像隨時這個城市就會爆炸似的

夜幕披掛在街道上,家家戶戶在外頭下棋聊天,這些都是少有所見的生活劇場那些西方的美好想像穿戴在這些”現代”人的身上或許有些不合時宜,但不可否認他們是當今時代的指標之一,中國北京,這個在四年前舉辦過奧運的城市,正以一股矛盾的力量與西方抗衡,他們需要西方的種種教育,同時他們也在教育這個世界


五道營胡同內的串燒小店,我家後院就是你的餐廳


鐵樹斜街內的夜晚的景色


賣水果的攤販變成了西方沙龍場所




        經過了周末的北京適應,雖然心裡早有個底但上了地鐵還是不免心驚膽跳橫衝直撞,也佩服這裡的人能夠在這樣推擠中和急促的喇叭聲中保持淡定,相對在台灣這樣的舉動常常換來的結果就是,開後車廂、大鎖、喊打、蘋果日報!


        離城中心一小時的距離的圓明園,平日的這裡可以感受到傳統的生活味道,人之間自然而然非常日常,一小段的路程讓我可以稍微從剛才搭車的廝殺中獲得舒緩,穿過大門一邊是圓明園參觀入口、另一邊就是非常建築事務所
        非常建築事務所的空間格局主要是長型傳統建築,然後部分擴建以便事務所使用,長屋外部的庭園主要是供事務所在設計時所用到材料實驗場,從材料的選擇來看,非常建築是一個非常重視材料的事務所,這裡指的材料並不是廠商在型錄上所提供的材料選擇,而是很直接的實驗材料料之間組合和搭構,要如何被表現在建築空間上,或著反過來說,他們是從材料出發來想空間的構成,這點對於在學校兩次的設計中,老師希望我們討論材料一次是開口、一次是三種材料的組構,學期中一直難以切入使用材料,圖面上都還是再用兩條線所構成的空間來討論設計,而材質只是兩條線上的表皮。可能也是對於實務的了解有限學校裡大部分使用手邊的材料進行構思,那些材料大多是隨手可得的紙板,而材料就像是皮層被貼附在模型上,事務所的材料使用上與實際物理環境的接觸之後所造成的效果,對於材料的使用是會改觀的。








這些經驗學校要怎麼去教呢? 不如走出來多看、甚至用手去觸摸感受被太陽日曬後夯土堆的溫暖質感,玻璃磚要如何被堆疊站立,解決構造的過程同時在進行設計,然後一個用玻璃磚堆砌起的空間就變成了舉辦婚禮的禮堂。或是在光影的照映之下,漸變每一塊磚的變化所產生的陰影就可以使原本平面的牆壁表情更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